在2019年因污染导致的900万死亡人数中,因空气污染(包括室内和环境,导致的死亡人数仍然最多,全球总计为667万人,约为水和土壤污染总和的3倍。空气污染导致的主要死因有: 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
科学研究指出,部分空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无明确阈值,人体暴露于低浓度污染物仍有健康风险。以PM2.5为例,当人体长期暴露于低浓度PM2.5污染时,仍有下呼吸道感染、中风等患病风险。长期暴于PM2.5低浓度范围内每单位PM2.5浓度导致的死亡风险将随污染物浓度降低而更为显著。
2021年6月,某市疾控中心共部署19个室内或室外监测点位,通过数据采集、可视化处理及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各种典型污染物在室内外浓度的差异及变化规律,并为评估其健康效应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以某酒店房间内和汽车站户外点位采样数据为例,分析发现室内外粗细颗粒比例差异明显; 室内主要以亚微米粒径的细颗粒为主,室外粗颗粒比例增加,这可能与细颗粒具有较好的门窗穿透性及室内的更高的再悬浮效率有关。
监测结果还显示,在缺少室内燃烧或烹饪源的环境下NO2和O3的室内浓度均低于同期室外浓度,这可能与这两类高活性氧化性气体在室内建筑材料表面发生非均相化学反应有关(O3在室内还可能存在与活性VOCs的气相反应)。研究表明,室内O3浓度即使远低于中国现行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依然可观察到其对儿童心肺健康的短期不良影响,且大多数臭氧暴露发生在室内环境中,因此研究室内环境中的O3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部分点位如图示的汽车站监测到室外站点NO2浓度高于标准站,很可能与当地的汽车尾气排放有关。
基于电化学反应原理的CO传感器对较多种VOCs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响应,该现象对CO浓度监测结果的影响大小取决于CO与VOCs的相对浓度: 在普通室外环境下CO浓度一般显著高于VOCs,故传感器信号基本认为来自交通、餐饮等排放源排放的CO;但是在室内环境下,VOCs的浓度可能显著高于CO,故此时传感器的监测信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视为对室内VOCs浓度的表征。图示某市某酒店房间内电化学传感器测得的较高“CO”信号表明,该房间内VOCs浓度显著高于室外环境,可能来自家具、墙面或其他室内源的挥发或排放。
0755-8329 9861
shzhkpr@cambri.cn
深圳市福田保税区市花路长富金茂大厦1号楼1106-1109
版权所有 © 2022-2024 深圳市卡普瑞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保留一切权力 粤ICP备17165727号